或者加入QQ群:701169306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从新石器时代的造型艺术看,鸟图腾也是流行十分广泛的图腾信仰。
由于古人所选择的图腾物总是形态非常具体的物种,所以我们在鸟图腾中还可往下细分,即把古人崇拜的鸟类动物分为鹑鸠、鹰鸮、踆乌、翟雉四种类型。
鹑鸠型鸟纹以圆腹、长冠、鸠喙为特征,主要见于分布在长江下游的河姆渡文化遗址、崧泽文化遗址和良渚文化遗址;
鹰鸮型鸟纹以短尾、圆腹、鹰喙、鸮目为特征,曾见于辽宁红山文化遗址、陕西仰韶文化遗址,而以山东龙山文化遗址最为集中;
踆乌型鸟纹以短尾、圆首、三足为特征,主要见于河南庙底沟文化遗址;
翟雉型鸟纹以长身、长喙长尾、长羽为特征,曾见于陕西华县泉护村的庙底沟型仰韶文化遗址、河南陕县的庙底沟二期文化遗址,而其主要分布地则是甘肃、陕西等地的马家窑文化遗址和石岭下文化遗址。
上述鸟纹的分布情况,事实上反映了新石器时代鸟图腾同各支民族文化的对应关系。
一般来说,对应于东方民族的是短尾鸟(鹑鸠型、鹰鸮型鸟)的崇拜,对应于西方民族的是长尾鸟(踆乌型、翟雉型鸟)的崇拜。
这两种鸟,也可以分别归为水地鸟类和山地鸟类这种分类,正好是同《说文解字》中以部首“隹”作为短尾鸟符号、以部首“鸟”作为长尾鸟符号的情况相符的。
在上述几种鸟崇拜类型中,东方民族的玄鸟图腾和罗平鸟图腾得到了比较细致的记述。
玄鸟故事说:
有娀氏有两个女儿,名叫简狄和建疵。有一天,上帝派遣玄鸟来看望她们,留下两个鸟蛋。简狄把鸟蛋吞食了,于是生下了契,契后来成为商民族的始祖。这就是所谓“玄鸟生商”的神话。
神话中的“卵生”表明了鸟图腾的原始性质——鸟卵和男性生殖器相似,符合图腾崇拜所要求的生殖观念。
据古籍记载,中国东北地区各部族普遍信仰卵生图腾,例如在夫余国(公元前二世纪建于今吉林省的古国)和清王朝的始祖传说中,都有食卵而生的情节。
如果把东北地区的卵生神话同红山文化的鹰鹗型鸟纹联系起来,并把商民族的卵生神话同山东龙山文化中的鹰鸮型鸟纹联系起来,那么可以判断,“玄鸟”是一种鹰鸮型鸟。
中国近年来出土青铜器最多的墓葬是殷王武丁配偶妇好的墓葬,其中埋藏的大批鸮形器物实际上也揭示了“玄鸟”的秘密:
它是猫头鹰的一种,而不是过去人所说的“燕子”。
把“春分来,秋分去”的燕子称作玄鸟,这是周民族所建立的习惯。
一读者应该都能理解这个道理:
既然图腾是同女性祖先相联系的一种崇拜物,那么,在妇好的墓葬中必定会有这种崇拜物的符号存在。
现在我们看到的情况是,不仅妇好墓中未见燕子及其纹饰的遗存,而且在商代所有墓葬中均未见燕子及其纹饰的遗存,这就说明,燕子并不是商民族的主要图腾。
高价回收微信账号
至于罗平鸟,古代人又称“雒”。
古越语中有“雒朱”一语,意思是“鸟王”;广西壮族和湖南西南部地区的侗族、瑶族人,把鸟、田、人都称作“雒”;古代两广地区还有“雒田”、“雒民”、“雒王”、“雒将”一类称呼。
这说明罗平鸟是百越、百濮民族的古老图腾。
鹑鸠型鸟纹既然出现在古代越民族的居住地,那么,从以下几种文化遗迹:
河姆渡文化的鸟纹;绍兴地区战国墓的鸟图腾柱;江苏丹徒、广西乐平等地春秋至汉代墓葬的鸠形“王杖”中,我们可以看到罗平鸟图腾的原型及其流变。
这些考古资料同时也说明:早在七千年前,居住在东海之滨的先民便建立了以鸠类鸟为对象的祭祀仪式。
至于洛阳如何变成雒阳,还要从汉光武帝刘秀说起,刘秀确信东汉是火德,而洛阳和汉都偏偏带个三点水,对火德为主的东汉很不利。汉国号改不了,为了符合五行相生相克,于是把“洛阳”的水给去掉,加上“隹”字,这就是雒字,这就是雒阳的来历。
为什么居住在中国西部和东部的民族会不约而同地把鸟:长尾鸟和短尾鸟,作为自己的图腾或神物呢?
若对新石器时代的各种鸟纹作一比较,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探明其中的原因。
因为各地的鸟纹都暗示了它们同太阳崇拜的关联。
例如河姆渡文化的鸟纹雕刻在象牙、兽骨等祭祀用具之上,以太阳为构图中心;庙底沟和马家窑文化的鸟纹用鸟身上下的圆圈、太阳形鸟目、漩涡状的鸟冠和鸟羽,反复强调了鸟与太阳的同一;而踆乌本来就是被理解为太阳鸟的。
微信最高能收多少钱
可以想象,飞鸟晨出暮归、随季节迁徙的特征,是古代人建立鸟神灵感的一个重要来源。也就是说,鸟之所以被尊崇,是因为它能够像太阳一样飞翔,既代表太阳的晨出,也代表春日的回归。
不过,鸟崇拜也由于自然环境的原因而有差异:
东方民族更多地注意了栖息在丘陵和平原河谷地带的水鸟,由于水食的需要,这些鸟往往有短尾的特征;西方民族更多地注意了同太阳、同火具有类似性的旱鸟,这些鸟栖息于山地,往往有长尾的特征。
这样一来,在中国古代的鸟图腾中,东、西文化的差异也就从短尾鸟崇拜和长尾鸟崇拜的差异中反映出来了。
值得注意的是,崇拜鸟的民族往往是很早就进入农业定居生活的民族。正是这种生活方式,使人们关心农时,建立起了太阳崇拜。
同样由于这种生活方式,他们很早就有了稳定的社会组织。于是,血缘社会组织阶段的图腾便演变成了地缘社会组织中的酋长或王者的标志。
除前文所说的鸠形王杖之外,见于山东龙山文化遗址中的“鹰攫人首”纹饰,即是以鹰作为首领的饰物的。这些“人首”容貌庄严,眉、发、髯齐备,仪态和商周时代的玉器人像相近,无疑是王者的形象。
同样的鸟纹符号还见于甲骨文中的“亥”字。
“亥”即王亥,殷王上甲的父亲。他的名字上方所刻的鸟纹,实际上就是他作为商王朝缔造者的身份的标志。不过这里的鸟纹已经不再是作为图腾的玄鸟,而是作为王权象征的鸷鸟了。
王亥又名“契”,又名“挚”(鸷),从这些名称中我们也可以知道,他曾被看作鹰隼的化身和王权的化身。
从商代开始,原来用于表示图腾的鸟符号,便成了国家、王权、礼制的专用符号。因此可以说,王权崇拜是中国上古鸟崇拜的一项重要内容。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有没有回收微信号的平台 微信号在线收购 高价回收三年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