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微信号 · 2023年10月30日

重登太甲山 再探太甲陵

截图保存二维码使用微信扫码即可
或者加入QQ群:701169306

我曾两次登临太甲山。2022年11月2日,寒秋之时,天气晴朗,我带着诸多疑问和好奇,再次登上太甲山,进一步探究太甲陵之谜。

功夫不负有心人,此次考察确有新的发现……

深秋太甲山

一、太甲山

又名康王顶。位于济南市南部山区仲宫街道以南,三川汇聚之处。海拔不算高,只有534.8米,但由于地理位置优越,站在山巅,可南瞻五岳泰山,北眺泉城济南。山的西面正对碧波荡漾的卧虎山水库和三川锁钥卧虎山。山北面是终军故里古镇仲宫和锦绣川,山腰有隋唐时代摩崖石刻大佛造像,山下有济南史称四大诗人之一的许邦才隐居的地方南泉寺。山的南面是锦阳川、锦云川交汇处并渡口,山下有“历之名寺,醴泉寺”遗址和醴泉。山的北、西、南三面均是悬崖峭壁,山的东则为连绵十余里的山脊,犹如一条巨龙卧在山水之间。

太甲山在群山绵延中,奇峰突兀、虎踞龙盘、山势陡峭、路似云盘。山上绿树成荫,山腰春天黄花烂漫,秋天红叶满山。登上峰顶,极目南眺,泰山山脉,稠叠连绵。远处的田野浮动着透明的氤氲之气,锦绣、锦阳、锦云三川像银白色的玉带向卧虎山水库飘去,汇成万顷波澜。

太甲山西面卧虎山水库

太甲山北面终军故里仲宫古镇

太甲山南面锦阳川、锦云川汇合处

太甲山之阴山腰隋代摩崖石刻佛像

“百度”太甲山,结果都指向济南历山。仅查到在江西省《上饶新闻》有一篇文章《太甲山 仙境居所》,文中说:“怀玉山山脉重峦叠嶂之中,有座山峰名叫太甲。太甲山是全国为数不多的以古代帝王来命名的山。其中的“太甲”之名,取自商汤的孙子——商朝第四代君主太甲。”又说:“在玉山的民间传说里,太甲流放之地不在商汤的墓地桐宫,而是在玉山东北部的太甲山。后人为纪念太甲被流放这段历史,才把此地称作太甲山,把主峰称作太甲敖,并在山上和山下建有数座太甲庙。”文中把“尹伊放太甲”的地方由河南桐宫换成江西的玉山,但文中没有提及太甲陵的事,故太甲陵并不在江西玉山。

济南的太甲山,又名康王顶,衍自古历山。《后汉书·郡国志》称:“太甲有冢在历山上。”《通典》亦谓:“历山有太甲冢。”历山是否是太甲山呢?清乾隆《历城县志》载:“历山,城南五里,亦名千佛山。”但清道光《济南府志·山水一》称:“历城南山通得‘历’之名”。康王顶在济南南部群山中,亦可属历山。明晏璧《七十二泉诗》醴泉,在“历之名寺:醴泉寺”,即康王顶下的醴泉。历山,在全国有21处之多。较为著名的有:山东省济南、菏泽,山西垣曲、永济县,浙江省余姚县,浙江省永康县,湖南省最植县,北京市延庆县,湖南省永州市等均有历山,有太甲陵的历山只有济南,故太甲山即古历山。

后汉书影(网片)

太甲山与太甲陵,古人撰写的诗和文章较少。

宋代诗人 汪应辰 写有《太甲山》诗一首:

君王自古幸游多,未必南从山涧阿。

龙虎真藏金鼎火,凤凰从食玉山禾。

云霞落日舒旗帜,琪树西风响佩珂。

伊尹乐耕南亩日,想应高隐碧嵯峨。

清代诗人董芸曾作《太甲陵》诗:

石径何人拄瘦藤,乱松残雪夕阳僧。

空山终古无行迹,谁吊当年太甲陵。

清代济南诗人乔岳也作有《太甲陵》诗:

白发登高力未胜,强随游屐策红藤。

香烟塞断如来殿,无路堪寻太甲陵。那些收购微信号的是干嘛的

二、太甲其人

太甲(生卒年不详),子姓,名至。商汤嫡长孙,太丁之子,外丙和仲壬之侄,商朝第四位君主,被伊尹称之“太宗”。

太甲画像(网片)正规微信号交易平台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卷三·殷本纪》载:“汤崩,太子太丁未立而卒,於是乃立太丁之弟外丙,是为帝外丙。帝外丙即位三年,崩,立外丙之弟中壬,是为帝中壬。帝中壬即位四年,崩,伊尹乃立太丁之子太甲。太甲,成汤适长孙也,是为帝太甲。帝太甲元年,伊尹作《伊训》,作《肆命》,作《徂后》。帝太甲既立三年,不明,暴虐,不遵汤法,乱德,於是伊尹放之于桐宫。三年,伊尹摄行政当国,以朝诸侯。帝太甲居桐宫三年,悔过自责,反善,於是伊尹乃迎帝太甲而授之政。帝太甲修德,诸侯咸归殷,百姓以宁。伊尹嘉之,乃用《太甲训》三篇,褒帝太甲,称太宗。”

尹伊画像(网片)

大体意思是:商汤逝世之后,因为太子太丁未能即位而早亡,就立太丁弟外丙为帝,这就是外丙帝。外丙即位三年,逝世,立外丙的弟弟中壬为帝,这就是中壬帝。中壬即位四年,逝世,伊尹就拥立太丁之子太甲为帝。太甲,是成汤的嫡长孙,就是太甲帝。太甲元年,伊尹为谏训太甲,作了《伊训》、《肆命》、《徂后》。太甲帝临政三年之后,昏乱暴虐,违背了汤王的法度,败坏了德业,因此,伊尹把他流放到汤的葬地桐宫。此后的三年,伊尹代行政务,主持国事,朝会诸侯。太甲在桐宫住了三年,悔过自责,重新向善,于是伊尹又迎接他回到朝廷,把政权交还给他。从此以后,太甲帝修养道德,诸侯都来归服,百姓也因此得以安宁。伊尹对太甲帝很赞赏,就作了《太甲训》三篇,赞扬帝太甲,称他为太宗。

三、太甲陵

《后汉书·郡国志》称:“太甲有冢在历山上。”而《中国通史·商朝王位表》简述太甲生平时,称“太甲,生卒年不详,为汤嫡长孙,太丁子,叔仲壬病死后继位,共在位二十三年,病死,葬于历城”。然而,过去大都认为历城的历山即现在的千佛山,但山上并未有太甲冢(墓),南山太甲山,又叫“康王顶”因有太甲陵而名太甲山。

太甲山山顶西端的长满柏树的土堆

太甲山上真有太甲陵吗?

在太甲山西端,有一片高高的隆起土堆,很像陵墓的封土,长满柏树。步量土堆东西长约260米,南北因为没有路,加之树木密布无法步量,大约300米,目测高度60米。走近土堆随地可见大青砖的碎块,大青砖宽度20厘米、厚8厘米、长度不详。在北侧、中部和南侧有三处不同年代、大小不同的盗洞。其中在北侧盗洞中发现不仅有大青砖的碎块,还有青瓦片,瓦片厚度1厘米。南侧的盗洞最大,大约15平方米。周边有人工加工过的料石近百块,洞内有人工砌垒的石墙。更有意思的是,盗洞前方有一块高45厘米、宽30厘米、厚20厘米的三角形石块,一面雕刻有条形花纹,非常精美,另一面有人写上“商王墓”三个字立在盗洞前,此处很像是坟头,面向西南198度方向。看来,真有人认为此土堆就是康王坟了。高价回收微信秒结平台

青砖碎块24小时在线收购微信号平台

青瓦碎片

雕刻有花纹的石块

写有“康王墓”的石块

盗洞内的石墙

经考察,高高的隆起的土堆,茂密的柏树,极像是人工所为。而从太甲山顶向西,向东的山脊,基本没有土和树木。加之,不同年代的盗洞,大青砖碎块、青瓦片碎片,料石、雕刻有花纹的石头,盗洞内石墙,都是人工自山下弄上来的,表明此处曾有什么建筑。用无人机从四个方向看,确实像一座王室陵墓,由东向西看最为形象。如不是太甲陵,又是哪家王家贵族之陵墓呢?

由东向西看“太甲陵”

由北向南看“太甲陵”

由南向北看“太甲陵”

假设是太甲陵,为何把一位君王葬在这么高的山上呢、3000多年前,在三面都是悬崖陡壁,没有路的情况下,又是如何把灵柩抬上山的呢?

太甲山北面

太甲山南面

对此,民间有一传说:太甲死后,传位于其子沃丁。而沃丁其人,少时不

但强嘴拗舌,而且性格偏执,太甲让他向东,他偏要向西;让他向南,他偏要向北。不管太甲怎样的严厉管教,均无济于事,让太甲深感忧虑有回收微信号的吗。据说,太甲在世时,星象大师物色好一块墓地,就在今太甲山下的醴泉寺附近,此处的确是一块风水宝地,附近就有“宁海王墓”。但想到沃丁惯于违背父言而行事,于是嘱咐儿子,死后将其葬于太甲山顶,言外之意是期待儿子将他葬在山下,没想到太甲死后,沃丁幡然悔悟,心想:父亲活着的时候,从没听过他的话,现在父亲死了,就听他一次吧!于是,沃丁就按太甲的遗嘱,将太甲的陵墓建在了太甲山的最高峰。

太甲山,山势陡峭、路似盘云,如何才能把棺柩抬上去,传说:当时人们抬着棺柩慢慢向上攀行,到山半腰,后面有人放火烧山,把人逼上了山。

结语

到底太甲山上有沒有太甲陵,当地村民们对此深信不疑,认为太甲山上的大土堆就是康王坟。本人认为应该是一座陵墓,是否是太甲陵,还有待专家进一步考证。

董希文 2022年11月3日

那些收购微信号的是干嘛的 有没有回收微信号平台 高价回收微信号平台哪个靠谱